德国老电位器,图片


523 23-02-26 18:40


一个60年代的德国电子管收音机电位器,被暴力撞坏了,朋友就找我修一下。

可以看到里面工艺,比国产高级很多。

 

 

上图是电位器的碳膜,有钢琴漆一样光泽,十分光滑而且坚固。 半个多世纪过去,竟然都没什么磨损。这种状态绝不是个案,我过手很多台德国日本收音机,从来没见过碳膜有明显磨损的。当年外国的碳膜工艺,都可以做到永久性使用了。

 

 

老德机电位器,还都用石墨粒作碳刷,进一步减少碳膜磨损。 (不过日本机只用金属碳刷,寿命也很长,所以寿命最主要还是由碳膜质量决定的)但是这个电位器被撞碎,里面石墨粒丢失了。  我网上购买石墨颗粒,自己磨出一个触点头。

 

 

 

装好了石墨触点

 

 

原来的固定碳膜的铆钉都撞坏了,所以买小螺丝固定好。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 这是一个5脚的电位器, 除了下面的三个常规引脚外。 两边还各有一个横向引脚,他们是压在碳膜板后面,通过后面的导电膜,连到碳膜上方的两个金属点。 可以分别在两个位置进行音频的“等响度”补偿。这是德国收音机音质好秘诀之一。

 

 

 

这是装好后的样子。  这电位器设计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旋杆前面没有卡簧,所以从前面用力撞击旋钮,会把后面碳刷和后盖都顶出来,后面的后盖固定的不太结实。这个电位器就是因此损坏的。

 

下面图是典型的国产电位图片,老机的碳膜基本没有不磨损的,引脚和碳膜连接处也容易接触不严,寿命都很有限。我主观估计寿命少10倍。  这方面基础工艺和国外差距很大。

 

 

这其中的根本差距,是高分子材料。

 

 过去中苏是一个派系,都很不擅长高分子工业。  中国技术,是来自苏联全套工业援建。而苏联是靠掠夺德国工业。 (意识形态传播也是这个路径,德国-苏联-中国)。

德国纳粹为了战争,只侧重钢铁为核心的坦克,航天,电子管等,科技研发体系不全。 苏联本身沉闷环境,缺乏根本性创新,所以只是发扬了德国打下的框架。中国也只是根据援助的50年代末技术。消化了20年,达到苏联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水平。

而战后西方在德国工业基础之外,还创新发展了基因技术,半导体,信息技术,高分子材料等等。 前几个技术现在都很热门。其中的高分子材料,也可以算是一场产业革命。比如可以生产各种外观精巧,物美价廉的民用塑料商品,而苏联各种商品就傻大黑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塑料差,看起来粗糙,质感低劣,容易坏,还不得不用很多金属和木头。  苏联晶体管是世界最大的,不是芯片大,而是封装落后,长期沿用电子管封装工艺,用玻璃封固引脚,缺乏高级塑封工艺。

  高分子技术也为电位器碳膜质量提供了基础。电位器碳膜的本质,就是混合了碳的高分子材料。

  长寿电位器因为可以用于军用精确姿态控制设备,所以其碳膜配方长期处于巴统制裁名单上,中国直到890年代,虽然可以引进其他民用技术,但是长寿电位器还是被制裁,不能生产。  现在电位器技术基本淘汰,虽然能引进了,但国产也没有什么大发展。

 

该主题于 2023-02-26 18:43:21 被 背景辐射 执行【编辑】操作

举报
举报主题
相关跟贴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