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海上田园
根德公司从五十到七十年代迅速扩张,产品覆盖了家用电子视听领域的几乎各个方面,并创造了多个第一。它虽然是靠收音机起家,但后来收音机早已不是其主线产品了。以一九七九年为例,在全部二十八亿三千万马克的销售额中,电视机占了几乎一半。汽车音响占百分之十二点六,Hi-Fi音响和录像设备占了百分之十,卫星接收设备占了百分之七点五。收音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了。
根德的扩张方式之一,也是大量兼并中小企业。萝卜快了不洗泥,许多产品只是兼并之后换个牌子而已,与飞利浦的做法如出一辙。当年根德也是到处伸手,遍地开花。比如,根德当初看好了办公设备市场,就兼并了西德著名的打字机生产商Triumph,又通过Triumph吃掉了Adler,正儿八经生产了十几年的打字机呢。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咱们老祖宗的话,那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至理名言。正当根德在商场大施拳脚,迅速膨胀之时,有一双贪婪的眼睛在角落里密切的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耐心地等待着时机。它就是飞利浦。自从一九七二年根德公司转型为股份有限公司(AG)上市起,飞利浦即不动声色的收购根德股票,打定了主意要拿下根德。
终于,根德流动资金难以为继,挺不住了。嘿嘿,机会来了。
经过艰苦的讨价还价,这老根德最后一咬牙一跺脚,愣是把自己一辈子苦心经营的心血,诺大的电器王国,一股脑儿卖给了飞利浦。就此金盆洗手,全身而退,归隐山林去也!
走到这步田地,我辈难免为根德扼腕叹息一番,根德托儿们想来更是有些个忿忿不平。但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商言商,最是无奈。
飞利浦虽费尽心机,将根德收于麾下,却难挽其颓势。后来虽有两度中兴,无奈元气已失,风光不再了。十余年后,飞利浦最终放弃了根德,结束了两者之间漫长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回想起来,当初根德的转让条件之一是:不管根德公司是否盈利,飞利浦必须每年付给根德四千五百万马克。老根德绝非等闲之辈,这笔交易究竟谁笑到了最后,今天看来,颇值得玩味。也是根德之第二桩悬案,留待后人评说吧。
二零零三年四月十四日,是根德历史上最暗淡无光的一天:根德宣布破产。附图一就是当年根德生产的电视机中,正在播放自己破产新闻的情形。此情此景,令人心生无限感伤。
西元一九零八年五月七日,天有五色祥云。洋人倒也没大看明白。德意志纽伦堡市某市井之家,诞下一子,唤作马科斯。根德(MAX GRUNDIG)。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一百年后的二零零八年,在那万里之遥的东方中国某严重污染之大村落旮旯里,于冬夜之昏暗灯光下,有一落魄闲人正摇笔写着有关他的什么论坛帖子。世事难料可见一斑,也是后话。
中国的圣人早撂下话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折腾其一番云云,大意如此。俗话也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期此言都应在了这洋孩子身上了。
这小根德十二岁丧父,其母只能以工人之微薄薪水,拉扯孩子们度日。内中艰辛,自不待言。生活的磨难,历练了小根德的自强性格。小小年纪,便从学徒开始,自谋生路,闯荡社会了。终于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和朋友在纽伦堡开了一家经销收音机的商店,掘得了第一桶金。
二战后的一九四五年,根德正式转型成为生产型企业。从第一款产品---收音机用变压器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业务迅速发展,产品全面开花。经十数年苦心经营,根德一跃成为战后西德家电产品的龙头老大。在根德全盛时期的一九七九年,它拥有三万八千名员工,年销售额相当于十五亿欧元。其在电视机,录音机,收音机等多项产品领域,皆成绩辉煌,傲视同侪,被誉为战后西德经济奇迹的象征。顺便提一下:根德收音机的音质,一直为人称道。需知当年根德曾是德国家用音响领域执牛耳者。直到今天,其HIFI 产品仍有一席之地。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根德红火了二十年,可步入八十年代以后,就走起了下坡路。原因很多,但和老根德刚愎自用,盲目扩张不无关系。另外的原因,就是栽在了东洋人手下。在洪水猛兽般廉价日货面前,根德是只有招架之功。市场占有率日渐萎缩,竟至举步维艰,终于出现巨额亏损。遂先后关闭了十一间工厂,大幅裁员四成,从此一蹶不振。
一九八四年,随着传奇人物马克斯。根德从公司退休,电器大鳄飞利浦控制了根德公司。从此,多灾多难的根德就再没消停过。无奈物竞天择,市场不相信眼泪,后经多次拆分重组,它最后的归宿是屈身于一家土耳其公司麾下,已是面目全非了。只是一代电器枭雄就此虎落平阳,风光不再,令人扼腕唏嘘。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八日,马克斯。根德老先生在德国巴登巴登一家医院里,平静地走完了他八十一年的生命历程,撒手而去。
如果根德先生知道,遥远的中国有一个唤作广播论坛的所在,他几十年前生产的老掉牙收音机,如今竟是最热门的收藏尖儿货,动辄数千大洋,大有手里没台根德,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感觉,老人家是应该可以瞑目了吧!
原回复:
根德的传奇人生
马克斯·根德传奇人生
好文章
这样的帖子才是这里该有的~
致敬
大有手里没台根德,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感觉,老人家是应该可以瞑目了吧!
根德
遥远的中国有一个唤作广播论坛的所在,他几十年前生产的老掉牙收音机,如今竟是最热门的收藏尖儿货,动辄数千大洋,大有手里没台根德,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感觉,老人家是应该可以瞑目了吧!
这样的帖子才是这里该有的
历史的必然,德律风根的情况也一样,归根结底是东洋货的兴起
了解根德,走进根德。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的确是个传奇
80年代末根德首先发明和运用了电视100Hz倍频技术,使CRT电视画面闪烁问题得以解决!日本电视直到90年代末还未普遍采用!
根德80年代及随后的电视机基本就是古董级别——结构复杂、故障率高,和东洋人的彩电相比,简直太差了,还谈什么狗屁倍频技术!当然老飞也是如此。
只说对了一半!欧洲电视电路设计确实复杂,但复杂不等于古董,相反欧洲人为了追求最佳影音效果,电路更先进,功能更丰富!举个例子:90年代,同期的根德、德律风根、诺基亚大屏幕彩电普遍走高端路线,100Hz倍频技术、杜比音效、卫星电视集成、宽电压输入(90V~260V)等等不一而足,视觉效果感觉比同档次的索尼、松下、日立更清晰、自然!
90年代国内除了飞利浦只有日本彩电,而且真正荷兰原装的飞机少之又少,大多是新加坡组装!所以我说的欧洲彩电技术网友不知道也不足为奇!
欧洲CRT彩电在我们这里(南方)故障率比日本机高,欧洲比较干燥设计的机器没有考虑到潮湿的问题,CRT彩电因高压较高,在潮湿地区很易出现故障,日本的彩电防潮性能好一点。
确实高压包很容易挂,根德出过一款游艇用的小彩电那就没事
同样国产工艺,欧罗巴品牌的和东洋品牌的相比,可靠性差的一塌糊涂;极端的SABA20'的,使用时间一长,底板会着火;还有那泵电源可靠性和鬼子的相比简直就是屎,故障率奇高。至于颜色好,也只有一小部分,比如上述的SABA,况且也是在使用了日产(日立贴牌)显像管后才有的效果!结构差、电路奇怪、功耗大、集成度低、故障率高就是当年欧洲机器的特色,最终完败于日产机器甚至瓷器国的产品!
修了一台80年代的老SABA,就说已经代表了90年代的欧洲彩电工艺!
完败瓷器国的产品?开玩笑吧!
完败、退出市场上的原因呢?
好文!收藏了。
根德的传奇人生,从出生到终结
根德传奇!
德机完败于日机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 Signature ---
网络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