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zdj
又谈“蓬蓬声”
关于“蓬蓬声”我曾经写过帖子;这一两年来,出于对“蓬蓬声”的追求,对“蓬蓬声”又有新的体会,因此对原文补充、修正如下:
“蓬蓬声”是收音机爱好者对一些具有特色低频声音的老式德国收音机的一种美称。这些老式德机在低频声音表现出具有一种独特的听感,这种独特低频声音被爱好者称之为“蓬蓬声”。
那么,怎么认识蓬蓬声,坛子上有种种说法,也有不少讨论。这里我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再次总结如下,供大家批判,以便进一步完善对“蓬蓬声”的准确理解:
在本坛内:
“蓬蓬声”是由本坛大佬“我是港人”在帖子中、机评中首先提出的。然后被本坛广大坛友普遍接受并成为对低频表现好收音机的一种“标准”称谓;由于聆听过“蓬蓬声”的朋友不是很普遍,大家对“蓬蓬声”的认识缺乏一致性,甚至有误解的倾向;
在文化上:
狭义上“蓬蓬声”是对德机优秀、独有音质的一种尊称。广义上是对所有声音优秀,特别是低频表现特别优异收音机的一种美称;
在历史上:
“蓬蓬声”是对上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德国收音机巅峰时期优秀产品的一种总称。之后凡是具有这样声音风格的,均称为有“蓬蓬声”;
在产品上:
不少坛友都误认为只有“电子管”收音机才具有“蓬蓬声”,实际上当年德国的知名品牌的晶体管机(包括很小体积的便携式收音机)的音质都有“蓬蓬声”。其他国家的一些产品,虽然为数不多,但一些精品也有“蓬蓬声”;
在听感上:
“蓬蓬声”主要的表现在中低频,特别是低频上。这种低频聆听时感觉非常舒服、自然、富有弹性,这种弹性在聆听时不会引起任何对心理或生理的压迫感,是一种非常松弛、延绵、自然的表现,同时中频也比较丰满不会变的浑浊。比如:聆听爵士时,铜管乐器明亮而富有光泽、低频贝斯富有弹性而触动心弦、男声独唱时,其喉音润泽富有独特的磁性,具有沧桑感、打击乐器声音具有良好的动态能量,而不失低沉;总之,聆听具有蓬蓬声的收音机时,让您可以静得下心、坐得住,甚至让您久久不愿离开;这种声音在让您感到音乐美、艺术秀的同时,忍不住会感谢广播、感谢收音机、感谢如此美丽的人生!让您对这样的收音机爱不释手。也就是说,“蓬蓬声”首先是生理感受,然后在是由声音的美感与您心理感受结合的生理与心理的体验(生理感受为主导)。
在艺术上:
“蓬蓬声”是具有高品质音质收音机对音乐的一次艺术“再创造”,让人对音乐、对艺术产生更多的美感;
在品牌上:
“蓬蓬声”具有代表性的德国主要品牌有:根德、ITT、SABA、西门子、蓝宝、德律风根等等,目前极典的某些产品已经可以较好的重现“蓬蓬声”了;
在技术上:
1、蓬蓬声是电子、电声、结构、音源这一个系统对音乐节目重放的一种特别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有别于一般的Hi-Fi或台式音响这样的电声系统,其喇叭、功放和结构都与之不同。在电声曲线的表现上,是对原信号的某个频段进行的一种有意提升或衰减,且这种提升是按照人的生理听力曲线(例如等响度曲线)对某个频段适当提升或衰减,这样迎合了人的耳的听觉习惯。
2、蓬蓬声与收音机的喇叭、箱体结构和电路有非常大关系。具有蓬蓬声产品的结构一定为半开放箱体或开放箱体,其喇叭特性有独有特性的要求,在电路上需要根据结构、喇叭等参数进行系统设计,进而达到并产生蓬蓬声。采用闭箱或倒相箱产生的蓬蓬声不是“正宗”的蓬蓬声,甚至可以说不是我们这里所定义的蓬蓬声。倒相箱由于对某个频点(或频段)有不均衡的过分提升,所产生的低频提升听感不是我们所说的蓬蓬声;而闭箱则由于阻尼太大,即便在功放上对低频进行提升,所出现的低频听感,也不是我们所说的蓬蓬声。只有半开箱或开箱在参数合适的喇叭已经相应的功放处理,在这样的特定参数组合下,才能我们所需要的“蓬蓬声”。
3、蓬蓬声并不意味着中高频缺失,甚至与高频无关,主要表现在中低频上,特别是200Hz以下的频段上。
4、蓬蓬声不仅仅存在电子管收音机中,同样也存在晶体管收音机中(包括IC),因此蓬蓬声与电路所用元件无关。(注意:这里指蓬蓬声与元件无关是指广义上的无关,即无论晶体管、电子管还是IC功放都可以出蓬蓬声。而在狭义上,具体的元件选择上还是元件还是非常重要的。)
5、蓬蓬声不等于砰砰声或咚咚声,不是那种强劲、有力、大幅度的或震撼性的低音,而是收放自如、干净利落、松软并富有弹性的低音。
非广告说明:坛中评价较高的极典 R301、R101、R602系列都不属于这种意义的“蓬蓬声”,R601系列、R304、R106(极典版)和R801电声系统升级版(双8寸喇叭)基本是采用这个概念设计的产品,后期的产品更成熟一些、更“蓬蓬”一些。
原回复:
无事生非。。。。。。。。。。。。。。。。。。。。。。。。又谈“蓬蓬声”。。。
谢谢支持!最初版的602是蓬蓬声的概念设计,但是做得不到位。早期产品升级问题,可以联系公司客服。801问题不要纠结,不久会有3D版的801限售,注意论坛消息就是。
曾总您好!请问“不久会有3D版的801限售”,那和原来的801有什么不同?谢谢回复!
没看到时3D版的吗?要戴着眼镜听的。
这里不谈这个
上段录音听听::
错位概念!蓬蓬声是靠一整套电声系统保证的,如果录音通过普通电声系统可以听出蓬蓬声,那就不叫“蓬蓬声”了。
大家攒钱吧
学习
那不是极典版的,是客户版。不是没有极典的LOGO吗?
马上筹钱等3D版801,可否先来张正面图爽爽......!!!
这里不谈这个
坚持听根德机的蓬蓬声。
我喜欢极典的蓬蓬声
听极点机器,品蓬蓬之声
都大半夜了,还到坛上来寻蓬蓬,身边的蓬蓬呢?
南京好冷哦~~~~~
关注801的3D版。
可收入百科全??嘘P「蓬蓬?」的??!
高见。在维基百科等上面建立词条,大家一起完善。
属于软文
曾工的蓬蓬论
受教!
蓬蓬声
蓬蓬
蓬蓬不绝于耳
大作,全文都是蓬蓬声
又谈“蓬蓬声”。
非常赞同曾君对“蓬蓬声”的看法,的确蓬蓬声不是那种“捶胸打肺”的音响声,而是一种醇厚沁人心脾的声音。
"蓬蓬声" 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粤港两地,当时盒式收录机流行,以日本声宝777收录机为典型,年轻人以比试收录机音量大小为乐,看谁的收录机够大!大音量者称为“蓬蓬声”!
已学习
对蓬蓬声的诠释,学习!
问个傻问题,文中所说蓬蓬声是指上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德机的声音,那现在德国的现有产品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还是以前那种蓬蓬声?
肯定不是了啦!这些老品牌已经不知道被倒手多少次了,都去赚钱去了,“蓬蓬声”的文化早就没有了。
学习了!
德生BCL3000也已经初具蓬蓬声
又谈“蓬蓬声”。。。
HiFi前辈,宝刀不老!
对“蓬蓬声”有进一步的认识!拜读。
学习蓬蓬声!
以往只是意会,很难言传,现在曾总的评说,用文字表现出来了。
这个“蓬蓬声”只有听过后才会有切身体会才会入迷,没感受过真的无法理解其中松松的软软的低频的美妙!
排队学习蓬蓬声
蓬蓬声
曾总,请回答一下,按你对蓬蓬声的定义,极典已经出品的那款机器能够达标,现有机器不能满足你的这个定义外,那个泄露的3D版本801满足吗?请回答,谢谢
学习!
蓬蓬声几好!
老曾一定要-----坚持蓬蓬不放松!!
“……松软并富有弹性的低音”——??一?用得好。
所谓蓬蓬声其实那是电子管功放的非线性失真造成的,成对数曲线特性,它的失真是柔软的限幅,不会产生破擦音,时间久了人们产生了依恋,就像饭菜麻辣口味一个道理,高保真音响反而没有这样的声音,高保真的失真是刀削一样陡峭,所以要很宽的动态范围来保证不失真。蓬蓬声与机壳有也很大关系,塑料壳后壳开放式无路如何也做不出蓬蓬声,大极典是密封音响设计,这一点确实与众不同
我很喜欢你的大极典收音机的音质,听了有怀旧感,晶体管收音机是不具备这个声音的,在集成功放上加入指数式负反馈网络,就能做出对数式放大器,应该能模拟出电子管的蓬蓬特性
感觉根德5000的蓬蓬声----松软,开荡出去像鸡蛋散开,一个连着一个,绵绵不断,很舒服啊。
写作文,老师说这叫铺垫
学习并体会中!!
R304升级版相对iR201、R301S确实比较耐听。
好啊,一语道破梦中人。
修改版在这里哈,再学习下“蓬蓬声” --- Signature ---
网络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