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ztl
***** 上海市收音机发展史 *****
民国11年(1922年)冬,美国新闻记者奥斯邦氏(Osborn)与旅日华人曾(张)君,以华人资本借美商名义,在上海广东路大来洋行屋顶建立一座50瓦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并成立中国无线电公司销售接收机。翌年1月23日晚8时电台开播,轰动上海,几天销出无线电接收机约500台,上海地区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收音机。这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和第一家销售无线电接收机(后改名为收音机)的公司。之后,随着广播电台不断的建立,收音机在上海地区逐渐兴起,均为舶来品,以美国出品最多,其种类一是矿石收音机,二是电子管收音机,市民多喜用矿石收音机。
民国13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定,允许市民装用收音机。北洋政府建设委员会上海无线电机制造厂创办,用进口零件组装成七灯交流收音机。市民中装置收音机者渐起,其方法以再生式线路联接为多。同年8月,上海俭德储蓄会颜景?~采用超外差式线路联接法装置收音机成功。翌年10月,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13年10月8日,苏祖斐、苏祖圭、苏祖修、苏祖国、苏祖尧、苏祖光等姐弟7人合资在上海创办的国内首家民族资本无线电公司,公司先后设立制造厂、门市部、修理部、无线电广播电台和编辑出版部,制造供应无线电零件、器材和图书,并自行设计制造矿石收音机和电子管收音机。1952年7月,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与亚南制造厂合并,更名亚美机电股份有限公司。1955年9月,亚美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第二制造厂改名为上海亚美电器二厂,专业生产电子仪器。1957年5月改名上海亚美电器厂。1966年10月,改名为上海无线电二十六厂) 在松江图书馆内,试验组装的矿石收音机与电子管收音机获得成功,不仅收到上海电台的无线电电波,同时也收到日本电台所播的音乐节目。
民国22年10月,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了1001号矿石收音机,外形小巧美观,价格低廉,收音良好,受到市民欢迎。
民国24年10月,该公司自行设计、生产出国内第一台1651型超外差式五灯中波收音机,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收音机商品化的企业。该机除电子管和碳质电阻外,所用的高周与中周变压器及电源变压器和线圈均自行设计制造,各项技术指标可与舶来品媲美,售价仅及舶来品一半,颇受顾客欢迎。
亚美公司先后面市的还有1641型四灯和5TS5、5TS6型二波段收音机,其设计符合国情,电源变压器完全按照50周率标准,使用经久,因而在与洋机激烈竞争中,逐步创出了“亚美”老牌的社会信誉。
此后,一批无线电制造厂相继生产收音机。其中以中雍无线电机厂(民国19年10月开设)规模较大,仅次于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民国25年生产出标准三回路一灯收音机与直流三灯收音机等产品。
此外,尚有华昌无线电机厂、绍敦电机公司、亚尔电工社等,都先后生产过一灯到五灯收音机。虽然生产手段较落后,产品数量不多,但这些产品在国内无线电制造业中占有一定地位,声望较好的有亚美、模范乐、良友等品牌。
民国25年,随着广播电台事业的发展,收音机在全市逐步普及,总数约在10万台以上,但几乎都是国外制品,使得国内民族无线电制造业发展缓慢。民国26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无线电制造业进一步受到打击。民国31年12月18日,侵沪日军禁止市民使用七灯以上的收音机,并强迫市民拆除六灯以下收音机的短波线圈,各无线电制造厂在日伪统治下,生产陷于停滞状态,亚美公司改行生产“三角牌”自行车链条,利闻无线电行(始创于民国28年11月)改缝自行车坐垫。
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民族无线电制造业重新得到恢复,同时新增了宏音无线电器材厂、利闻无线电机厂(利闻无线电行于民国37年11月更名为利闻无线电机厂,解放后,逐步成为生产扬声器的专业厂,1959年7月,并入东方电工厂,1960年8月,该厂扬声器车间转并为上海无线电十一厂;收音机、扩大机部分转并为上海无线电二厂)、复旦电机厂、天和电化工业社、中兴无线电机厂等一批收音机制造厂商。
民国36年年底,上海电器工商业共有590家,其中无线电工商业为235家。同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上海筹建中央无线电器材有限公司,国民政府广播事业局所属中央广播器材修造所迁来上海, 并建立研究所,制成资源牌台式和落地式八灯高档收音机。
但由于官僚资本企业从国外进口大批成套无线电零件,低价销售组装收音机,给民族无线电制造业带来新的打击。至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电讯工业约有30%以上工厂处于停工与半停工状态,从事收音机及其零件制造的仅剩7家工厂和工场,从业人员共113人。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从1949~1952年,由于国家大力扶持无线电私营企业,生产状况普遍好转,全市新增电讯器材制造企业558家,职工增至2032人。从1952~1955年,收音机产量增长了10倍。1952年7月21日,以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所属的广播材料科(服务部)为基础,扩建成为第一家国营无线电整机骨干企业——华东人民广播器材厂, 1953年4月,更名为上海人民广播器材厂,1955年1月,再次更名为国营上海广播器材厂。2月该厂生产出第一批国产化155型五灯电子管收音机。
8月率先采用流水线生产上海牌354、355型五灯二波段超外差式收音机。翌年4月开始出口。上海完成了收音机的国产化。
在1953年到1957年间,该厂收音机总产量占同期全国收音机总产量的25.6%,部分产品出口国外。1952~1959年,该厂主要民用产品是收音机和扩音机,其中收音机共研制生产了13种58个型号。
1956年1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企业公私合营,160家工厂裁并改组,分别建成上海无线电器材厂、万利电机厂、利闻无线电机厂、开利无线电厂等6家无线电整机厂。
1957年,宏音无线电器材厂试制成功美多牌563—A型六灯三波段电子管大台式收音机。该机采用高低音调节、短波展宽装置,在1958年全国首届收音机评比中获第一名。
同年,上海广播器材厂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红旗牌高级轿车配套生产汽车收音机,1958年9月,研制成功上海牌382型自动调谐汽车收音机,在研制过程中,解决了自动调谐的宝塔形高频线圈的绕制技术,并首次采用鞭状天线的制造工艺。382型机于1959年投产,至1960年止,共生产了643台。
1958年4月,该厂试制成功上海牌131型交流七灯一级收音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机在1959年第二届全国广播收音机观摩评比会上获一等奖。该产品共生产58773台,其中外销6700台,1961年该产品转给上海无线电二厂生产。
1958年中国唱片厂首次研制国内第一台电子管收唱两用机中华牌501型。
1958年3月11日,宏音无线电器材厂由工程师张元震领导的试制小组与天和电化厂等9家工厂以及上海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共同协作,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该机为旅行式超外差式中波广播收音机,全机采用7只三极管和2只二极管,所有50多种零件均为超小型。
4月宏音无线电器材厂改名为上海无线电器材厂。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上海无线电器材厂首次批量生产300台美多牌ST2—1—1型晶体管收音机,使用7只三极管和1只二极管,应用浸渍法印制电路,表面涂以环氧树脂,从工艺上保证线路绝缘。首次实现了国产晶体管收音机商品化,奠定了上海半导体收音机批量生产的基础。
1958年7月,该厂还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晶体管汽车收音机,于9月27日装置在凤凰牌轿车内。
1960年起,在从轻、纺工业系统中划给仪表电讯系统的10家大厂中,结合调整部分工厂,组建了上海无线电二厂(1960年7月,由上海申新第二棉纺织厂与利闻无线电机厂、万利电机厂、上海高频电炉厂、王松记电镀厂合并组成)、三厂(1960年8月,由永安第三棉纺织厂和上海无线电器材厂合并而成)、四厂(1960年7月,由80余家小厂合并到开利无线电机厂,改名为上海无线电四厂,1962年11月,上海仪表专用机械厂并入该厂)等12家骨干大厂,为发展国产化广播电视产品奠定了基础。这些大厂一开始就研制开发收音机、扩音机等产品。
1960年秋,上海收音机制造业开展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的企业整顿。上海无线电二厂生产的261—A型六灯两波段收音机,因质量问题在《解放日报》上受到批评,企业经过半年严格整顿,使该产品由三类跃为一类产品,而且首次编制了成套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并在第三届全国收音机评比中获一等奖。
通过整顿,上海地区收音机质量有所提高。1961年,在全国广播接收机观摩评比中,评选出7种质量最好的收音机,上海产品占5种,其中上海无线电三厂于1960年试制成功的美多牌663—2—6型六灯交流三波段收音机名列榜首。该机装有高低音控制网络,音质优美,附有新型电眼指示管,采用双套旋钮,外形美观。
上海无线电四厂的593—2型、593—4型收音机获一等奖。
1962年初,上海无线电四厂试制成功4261型收音电唱两用机,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颇受消费者欢迎,还少量出口到东南亚地区。
至1960年,全市收音机产量已由解放初的几千台上升到70.95万台。产量逐年递增,销量上不去,一再降低价格,刺激了消费,又出现供不应求,实行凭购货券购买。1962年8月,中商部指示调高六灯以下收音机价格。上海共59个规格型号,调整价格。1962年1月,全国销电子管收音机20万台,调高价后的9月仅销2万台。1963年又降价。上海五灯机1957年零售价134元,1958年降至105元,1962年调至134元,1963年6月降至108元,同年11月再降为94元。1964年,一部分老型号削至75元。多次普遍降价,上海交电站经营电子管收音机亏损额达1933万元。北京、天津、南京等大城市工业相继停产,上海生产亦大大萎缩。1968年全国生产的电子管收音机有55个品种,其中上海有45种。1974年只剩上海生产的10种。六灯收音机,原来上海生产供应的有31种,到1974年只剩7种。收唱两用机原来上海有3种,全部停产。上海无线电二厂生产的七灯一级机飞乐272型、上海无线电三厂生产的九灯二级机春雷101型产量很少,供应外宾及涉外单位尚不能保证。
60年代,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通过晶体管收音机生产厂及元器件厂的一致努力,从技术、经营、管理三个方面狠下功夫,终于使晶体管收音机生产在较短时间闯过了元器件配套、生产技术、成本三个难关,打开了局面,取得很大发展。1960年,上海无线电九厂研制成功简易半导体收音机,较矿石机音质响亮且便于携带,颇受市民欢迎。不久四机部规定上海生产五管以上半导体收音机,简易机移向外地生产。1962年9月15日 上海无线电三厂在上海元件五厂和电子元件制造业各厂的配合和支持下,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元器件的美多牌28A型便携式八管中短波段晶体管收音机。10月投入生产,并建成第一条晶体管收音机流水生产线。该机采用超外差式线路,中短波用磁性天线,机内有特制高灵敏度扬声器,声音宏亮动听,上市后就引起了轰动。
继后,上海无线电四厂生产了4B3型六管晶体管收音机,该机为国内最小型晶体管收音机,可置于衬衫口袋中,深受消费者欢迎。
1963年1月20日,上海无线电三厂、四厂生产的全国产化晶体管收音机投放市场。当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出国访问中,上海无线电三厂的28A型晶体管收音机列入国家礼品。同期,上海无线电四厂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汽车收音机,供红旗牌轿车配套。1964年,4B4型汽车收音机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1771台,是国内首次批量生产的晶体管汽车收音机。1964年1月,上海广播器材厂制成上海牌312型七晶体管四波段二级收音机,填补了当时我国晶体管二级收音机的空白。
1963年,上海市晶体管收音机产量仅占收音机总产量3.3%,1963年12月1日,国家对晶体管收音机生产实行定期免税和对装配晶体管收音机用的小型元件及半导体器件实行免税一年,并决定降价21%,从而刺激了消费,促进了生产,1965年上升为59.7%,首次超过了电子管收音机产量,从单一品种发展到13种之多,其中有上海无线电二厂的飞乐2J4型、上海无线电三厂的美多210A型中短波高灵敏度半导体收音机。半导体收音机生产达到西方发达国家50年代后期水平。
1968年,上海开始出口半导体收音机。
60年代初,晶体管收音机处于试生产阶段,废品率偏高,将废品摊入正品成本,故价格昂贵。如28A型,每台成本高达192.83元,上级核准出厂价为134元,零售160元,工厂亏损由国家补贴。随着晶体管质量逐步提高,1966年开始出厂价不断下降。1966年4月,上海市电子设备工业公司成立。当年,公司所属18家工厂,年产收音机38.8万台。其中全市晶体管收音机产量比1957年增长5倍多,占全国总产量的60%左右。
1966~1976年十年动乱对初步形成的上海电子工业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和破坏,但上海电子工业的生产建设并未因此而完全停滞不前,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收音机生产还是有较大的发展。1966年5月开始的破“四旧”、批判“封、资、修”,冲击了商业经营,美多、飞乐等牌的收音机都不得不改名才能出售。这期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大办电子工业的浪潮,上海各行各业纷纷办起了很多生产电子产品的厂点,收音机是重点生产产品,很多工厂都放弃了本行,改做组装收音机,为广大工农兵聆听党中央毛主席的“教诲”服务。电子工业的产值产量虽然有所回升,但产品质量却始终徘徊在低水平上。1967年初,上海市工业交通办公室为解决军用级硅管副次品大量积压问题,要求群益枕套厂(1965年转产收音机,1967年,改名为群益电讯厂。1973年,更名为上海群益无线电厂)在收音机上试用硅管,技术人员陈纪镔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突破技术难点,5月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67—5型硅晶体管收音机,奠定了硅晶体管在收音机上应用的基础。
1968年底,上海玩具元件二厂(1973年,上海玩具元件二厂与上海玩具四厂合并,改名为上海玩具元件厂,后又改名为上海电声厂)研制成功葵花牌晶体管收音、电唱、扩大三用电唱机和收音、电唱、对讲、扩大四用电唱机。三用电唱机为直流两速电唱机,附有七管三波段超外差式收音机,主要适用于农村、部队。广播时,该机可带动10瓦或25瓦高音扬声器两只,供300人左右会场使用。作为有线广播时,该机可接40只舌簧扬声器,供收听广播用。四用电唱机为便携式,具有每分钟33转和78转两种转速,全塑外壳,造型新颖。1971年生产了11万台。
1969年,纺织系统一?一厂划归仪表工业系统,成立无线电专业工厂,11月,开始生产收音机,和上海无线电二、三、四厂共为上海大型收音机生产专业厂。70年代初,上海乒乓球拍厂乒乓球拍生产下降,一度改行生产“红双喜牌”半导体收音机。
到1969年止,上海累计生产晶体管收音机173万台,占同期全国晶体管收音机总产量的三分之一。1975年,上海一?一厂开发成功海燕牌T241型十二管四波段交流二级台式收音机,以晶体管取代电子管。该机在全国第七、八届收音机评比中,连续获得一等奖,1981年9月,为上海广播电视制造业首获国家质量银质奖。该机质量稳定可靠,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达7300小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输出功率大,城乡、边疆地区均适用。机内装有6英寸和4英寸×6英寸扬声器各一只,配以大型木壳,外形布局合理,富有时代感,声音宏亮,音质优美。1975~1984年累计生产28.61万台。一段时间内凭票供应,十分畅销。
7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收音机需求日增,促进了上海地区收音机进一步发展。1972年6月,上海无线电二厂设计生产红灯牌711型六灯两波段大台式电子管收音机,以音色丰富、质量可靠、外形美观,风靡市场,供不应求。自1972~1980年共生产了186万台,创同期一种型号收音机产量最高记录。
1974年,该厂又为需要高灵敏度接受监听的用户及专业单位,生产了200台红灯牌735型全波段便携式一级收音机。该机采用MOS双栅场效应和T型场效应管,提高了高频增益和选择性,其中可变中频通带和调频10.7兆赫陶瓷滤波器技术的应用系国内首创,波段高频转换采用回路鼓转换开关技术,填补了国内波段高频转换用小型开关的空白。1975年,第四机械工业部在天津召开的全国高级收音机技术交流会上,该产品的设计试制专题报告获得好评。
1976年,上海无线电二厂再次推出适合农村需要的大喇叭、大电池、低价格的红灯牌753型一波段小台式晶体管收音机,音质较响亮,既可摆设又可随身携带。自投产至1990年底,累计产量突破300万台,为国内同类产品中产量最高、经销历史最长的产品。
1976年底,上海无线电三厂试制成功春雷牌3T2型台式调频调幅全波段一级收音机,共有7个波段32个晶体管,供专业单位特殊使用。
1977年,上海华丰无线电厂生产长风牌CF—2型12管台式晶体管收音机,该产品曾多次在全国收音机质量评比中获奖。
1978年7月,上海无线电三厂推出春雷牌3T9型交流十二管两波段大台式收音机,在全国第七、八届全国收音机质量评比中均获一等奖。该晶体管台式收音机不仅在外形款式、音质上可与电子管收音机相媲美,且具有使用寿命长、耗能量低等优点,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晶体管收音机音响效果差的偏见。
1981年,上海一?一厂全面改造完成10条收音机流水生产线,当年收音机产量超过100万台,成为国内收音机产量最高的工厂。1982年3月,该厂10条收音机流水生产线的全面改造通过技术鉴定,收音机年产量比改造前提高25%,该项目获上海市技术改造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广播电视工业公司推广了上海一?一厂改造生产线的经验。到1985年,上海市广播电视工业公司系统主要收音机生产厂的装配实现了半自动化。
1980年前后,随着收录机的兴起,上海地区收音机需求量逐年下降,晶体管收音机销量,1980年为102.56万台,1985年为57.3万台,到1989年只有32.41万台。收音机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从1985年的16.2%下降到1990年的6.8%。电子管收音机也趋于淘汰,1983年,遵照国家的能源政策,电子管收音机全部被半导体收音机所取代。收音机款式从大台式转向袖珍式、组合式发展。特别是在突破了调频、立体声、集成化等关键技术后,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1979年,全市年产收音机280万台。1981年年产收音机482万台,占全国总产量的12%。1980~1985年,收音机几乎每两年更新一次。至1985年,上海市广播电视工业公司收音机产品实现了全面更新换代。1979年10月,上海电视十二厂试制成功上海牌7900型八管三波段超外差式钟控收音机,采用液晶显示,走时准确,收音机末级采用OTL电路输出,该机具有收听中短波调幅广播、定唱、定闹、定时关闭、标准时间、秒表、重复时间和计数器等多种功能。适应了各种消费层次的需要。
1981年,上海群益无线电厂开始研制单片集成电路收音机,翌年,试制成功蝴蝶牌200—A型调频调幅三波段便携式集成电路收音机,成为上海地区较早实现收音机生产集成化工厂之一。该厂202型收音机获全国第八届收音机质量评比一等奖,200—A型便携式调频调幅三波段收音机获国家经济委员会优秀新产品奖。1983年7月,上海华丰无线电厂运用价值工程设计生产的长风牌CF—3530型六管一波段收音机,是一台采用硅锗管混合线路和音频输出OTL电路的袖珍机。该机成本利润率达13.3%,为同类产品中经济效益较高的产品。
同年9月,上海无线电三十五厂,试制成功世界牌XS402—B型单波段袖珍式集成电路收音机,为上海地区第一台袖珍式集成电路收音机。
1984年5月,上海科学仪器厂研制成功S—201型袖珍式调频调幅立体声收音机,填补了国内袖珍式立体声收音机的空白。1984年12月26日 上海无线电四厂预选台汽车收音机技术及设备改造项目竣工验收,并投入生产。1985年,上海群益无线电厂推出蝴蝶牌115型袖珍式调频调幅立体声超薄型收音机,全机采用4块集成电路,性能稳定可靠,是国内最薄型的袖珍式立体声收音机之一。80年代中期,上海无线电三十五厂先后生产了单价仅14元的世界牌单波段袖珍式收音机,价格20元的单波段便携式收音机。这些收音机或以名牌优质、或以款式新颖和价格低廉之优势,在市场总需求量下降的趋势下仍然供不应求。90年代初,上海广播电视(集团)公司收音机联合设计小组,研制了太阳能收音机,对提高收音机发展水平作新的探索。
(此表与前面表格数据有出入,有待核实)
### 历届全国广播接收机观摩评比会获奖的上海产收音机 ###
1958年11月25日-29日第一届全国收音机观摩评比:
(三、四级收音机为观摩评比的重点,特级、一级、二级收音机等作为观摩学习)
优选型号:上海牌159型、美多牌52A-D型、新时代105型、上海451、上海157M、美多牌563A
诚求上机
1959年12月下旬第二届全国广播接收机观摩评比:
1961年10月第三届全国广播接收机观摩评比:
一等奖:美多663—2—6型,飞乐261—A型,凯歌593—2型,凯歌593—4型,上海160—A型
1964年8月中旬第四届全国广播接收机观摩评比:
没有找到详细获奖型号名单,诚求相关资料,多谢!
飞乐265—1 ,“飞乐”、 “美多”、“上海”等牌号的六灯收音机, “凯歌”、“宝石”等牌号的五灯收音机,“宝石”等牌号的普及式四灯收音机
1973年第五届全国收音机评比:
春雷3P2 二级 便携式 上海无线电三厂
红灯2701 三级 便携式 上海无线电二厂
红鹰761 四级 便携式 上海红鹰五七工厂
海燕X411 四级 袖珍式 上海101厂
红灯738 四级 袖珍式 上海无线电二厂
1976年2月第六届全国收音机评比:
一级台式机第二名:春雷3T2
二级台式机前六名:春雷3T4,春雷3T4-A,红灯746,海燕T241,春雷3T3,飞乐736
三级台式机(2波段)第一名:春雷3T5
三级台式机(3波段)前两名:红灯2J9-3,春雷605-2
一级便携式第一名:红灯735
二级便携式前两名:红灯733-1,春雷3P2
三级便携式第二名:红灯2J8-1
四级便携式第三名:红灯753
四级袖珍式第三名:春雷3H4
1979年第七届全国收音机质量评比:
一等奖:春雷3T9 、春雷605-2、 春雷3T8、 春雷3P1、春雷3H4、飞乐736、 长风CF-2、红灯2J9-3、 红灯711-2、3、4、5 ,红波269、海燕T241、 海燕D322、 海燕B331、海鸥701
(红灯735、745,春雷3T2、红灯733-1、上海144等机也参与了评比,但总体得分并不高,没有获得一等奖)
1982年12月第八届全国收音机质量评比:
一等奖
BA-2W:海燕T241、春雷3T9
BB-1W:世界DS-302、春雷 RT-5720
BB-0.5W:海燕T322
BB-0.25W:春雷3P7
BC-0.15W:凯歌4B18、蝴蝶802、红灯754、世界SH723、海燕B323、蝴蝶202、世界DS301
主要参考资料:
《上海电子仪表工业志》
《当代上海电子工业》
多本老无线电类杂志,收音机电路图集
大部分图片来自论坛网友,恕不能一一点名致谢,在此一并谢过。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转帖请注明出处,谢谢!
上面资料还很不成熟,由于相关资料匮乏,错误、疏漏在所难免。我这里整理出来只为抛砖引玉,希望得到朋友们的关注、指正和完善,让我们共同把这段历史记录。谢谢!
相关链接:
北京收、扩音机发展史 forum_read.asp?id=2309996&page=1
江苏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forum_read.asp?id=2309997&page=1
湖北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forum_read.asp?id=2464958&page=1
诚求收音机生产重地 天津市收音机方面的史料,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点儿解放后相关的资料
原回复:
--- Signature ---
网络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