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leowood
老来经常听听音乐,通俗甚至低俗的居多,但极少听音响和耳机了。
通常的我听音乐的场景是:
- 汽车CD 里U盘存了几年没更新的某几个歌手的MP3
- 客厅电视+小米机顶盒3+ 百灵达音箱的中国新歌声
- 偶尔觉得路边店里传来的背景音乐不错,回家后搜索手机网易云音乐翻出来再听一遍,用的也许是手机外放。
- youtube里的排名前100的音乐,不知道怎么回事,风尚从说唱都转雷鬼了,都不太喜欢。
- 出差较多,飞机上用降噪耳机随便听些音乐。
- 云南民歌,老司机帮帮我,然后听了看跟帖评论。
回想起听音响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但自从不小心自以为搞明白几个基本概念之后,就很少关注音响和耳机,以致于收到德生耳机准备去耳机大家谈搜索下帖子,居然发现ID从贵宾已经降级到未激活用户了。至于探讨音响和发帖,更是失去了兴趣,国外发烧友至少还分主观客观两派,中国的音响圈发烧友,从很久之前到现在,大都是类似中医粉和反转性质的主观派,所以,很少有沟通的兴致了。
这几个自以为搞明白了的基本概念是(关于音箱)
- 一个好的音箱,应该是在消音室自由场测试中有平坦宽阔曲线,低失真,阻尼大/瞬态良好的准确的箱子,简单说,就是监听箱。
- 但你买了监听箱,日常使用并不能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你的听音环境与消声室差的越远,那么你能获得真实声音的几率越小。音箱环境对声音传播做出的改变之大,是很多人想不到的。这还没考虑你的音源的混音和录制是不是准确的。
- 音箱的价格和音箱的性能不是一回事,便宜的价格做不出好的音箱,但天价的音箱也不都是为了性能,也许是批量小,也许是溢价高,也许是愿打愿挨。或者,它本来就是这个价格,在中餐馆吃一碗青菜一碗饭1000元人民币,保养一次凯美瑞12000元的北欧,2万一个的真力,本身就是个非常合理的价格。
- 所以,你买到这对期望已久的箱子,满怀喜欢放到家里开始欣赏时候,实际上,那声音和你在别人家里,在剧院里,在音乐棚里,在商店的试音间里,都不一样,而且差异还很大。你真正要做的是,赶紧在房产兴邦实业误国的良辰美景中,买下一套大房子,多多铺满地毯和沙发,多吸点声音,另外记得,沙发最好是布艺的。
另外几个自以为搞明白了的基本概念是 (关于耳机)
- 耳机和音箱完全是两码事 (这似乎是p话,和没说一样)
- 好的耳机应该是在你鼓膜位置放一个mic,这个mic测量到的耳机频响曲线,和在消音室放同样一个脑袋mic模型,然后听平直频响的监听箱的曲线是接近的。简单说,耳机应该以获得监听音箱感受为目标。耳机的标杆应该是音箱,而不是音箱靠耳机来调教。
- 经常有人认为几百的耳机可以获得几千音箱的效果,几千元的耳机,可以获得上万几万音箱的效果,觉得耳机除了“头中效应”之外的缺点外,是小钱办大事的好买卖,这是错误的,实际上,准确点的音箱在满是沙发的房间里,应该是比几万的耳机更准确,更真实。具体原因:
1)音箱的设计和测试是有真理和大法的,即你在自由场某一点达成准确频响就好了(当然有瞬态,失真等其他指标),至于你长的是猪耳朵还是人耳朵,到达鼓膜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并不重要,因为人脑已经转换过了,就如同你眼睛的成像是倒像,但你感觉世界是颠倒的么?那么真实平坦声音传到你的鼓膜,有多少改变? 业界有个耳传导函数,当然是基于平均形状的耳朵的,举个参数例子,平坦声音传到鼓膜,在3khz上可以因为耳廓的谐振,声音有12db的增加。所以音箱可以不顾你耳朵长什么样,但耳机不可以,特别是入耳式的,你没了那3kHz的共振,那就是少了那10多db的中音,你还得耳机自己合成出一个什么共振频率出来,来弥补这个耳廓共振的丢失。看着是玄乎,其实有的耳机厂正是这么做的。
- 音箱可以通过多单元组合,通过分频器设计来获得平坦特性,而耳机,特别是单个单元的耳机,一个振膜要平摊覆盖所有频段,测试证明没有明显峰谷是不可能,这不单500块耳机做不到,2000元的耳机也做不到,20000元的耳机也做不到,再加10万元的耳放也做不到,但一个几千元的音箱可以做到。
- 耳放的频响平直性,瞬态,内阻,失真度,在整个耳机系统中的权重是微不足道的,就如同我以前说的一样,你是想换一副碳纤维的鞋带,来和猎豹来比谁跑的快,那鞋带不是瓶颈,另外那种所谓高阻难驱动,也不想辩驳了,你有足够灵敏度和音压就可以了,对AMP来说,低阻比高阻更难驱动,这是常识。
- 但是不是听耳机时鼓膜收到声音,和听音响时候鼓膜收到的声音是一样的,人耳就觉得最愉悦了呢?其实不然,哈曼的试验证明,200hz后,耳机多给个5db低音增益大多数人感觉更真实美妙,所以耳鼓测得的曲线应该是这样了,原因可能音箱是人整体受到了空气振动,而听耳机只有耳朵

- 至于瞬态测试,失真度测试,包括脉冲以及方波测试,都是非常容易看出道道的曲线,就不展开了。
这样我可以胡乱谈谈德生的草根耳机和我的几付其他耳机了:
首先说BOSE QC35
- 我的老掉牙的HD600 当时 2400元,不便宜,我的bose QC 35 2880元,看价格标签还是不便宜,可手贱查了下资料,光BOSE 35名下, 我看了就包含了16项自己的专利,我还一项项输入到美国专利局是查看了,看了一半,就感觉不贵了,岂止不贵,简直太便宜了,这么多聪明美国人的智慧,我2880元就买到了。我2880元还买到了什么?
1)无线方便,有线耳机的线再柔软,能比没线更软么?蓝牙不是音质瓶颈,不再多说了
2)相当清澈均衡,又有力气的声音,HD600一开放,低音没了,QC35一封闭,再加上电路一主动均衡,低端就一条直线,慢慢上去5db,低音补偿的真好,刚好符合哈曼曲线,耳机需要补偿,不是靠煲耳朵,加耳放,是得实实在在去改变那曲线,我说QC35比HD600要好听的多,更接近音箱,你信么?不管你信不是,反正我是信了
3)舒适,BOSE的310g还舒适?HD600是260g, 德生草根是180g ,QC35是最重的,但却也是最舒适的,因为其耳垫材料,压力,头梁的设计,已经是优化过了,所以带在脑袋上很长时间都不会有不适,而HD600的天鹅绒耳罩硬度高,窄,不如bose舒适。
4)主动消噪,宇宙第一的水平,环境噪声也是干扰,对原音也是失真,你同意么?
然后是德生草根耳机
- 原谅我又胡思乱想了,说明书上写“德生监制”,这点挺好,德生专业不是做音响耳机的,不过有一个对音响和器材见多识广的老板梁伟,选择这耳机猜想也是他的主意,我想那“德生监制”改为“梁伟选择”是不是更准确点,草根耳机应该是其他厂家ODM的?我不但关心鸡蛋,还关心下蛋的那母鸡...实在是有点八卦了。
- 没打开那耳机看单元,恐怕打开了也看不出什么?单元是不是有很多是大厂设计生产的,如丰达?如果是,那么技术品质可能比较有厘头,我觉得耳机单元应该是一项有关科学和制造技能的产品,出身也很重要。
颜值较高,不少看得到的亮点
1) 耳机腔体用木壳,会给人感觉是一种自然的,有心思的,某种程度上,也是奢侈的选择,但也不排除塑料和金属,经过选择和设计后,一样是优秀的材料。BOSE的耳机是塑料的,真力的音响是铝合金的,一样没有任何问题,反而强度和稳定性都很好。
2) 耳机线足够柔软,感觉非常好,但当然最好是没有线了
3)3.5的插头,尺寸精度还可以,但应该比苹果的,深海的,bose的,三星的耳机的插头要细一点点,还好,不是粗一点点。
4)看着很有古典色彩。
5)木质包装是亮点,但也要批评下,不环保,这点木料应该可以做不少纸板了。那碎纸是用来避震的还是用来滋养木壳的?我宁愿它是用来避震的,因为我已经把这些巨量碎纸都扔了。
人机工程不足
1)虽然很轻,但是带着比较别捏
2)耳机应该有三个维度,头带可调,单元可以前后旋转,也可以上下旋转,以贴合耳廓,所有的好耳机应该符合这个基本要求,但草根耳机不知道是我脑袋问题,还是样品的问题,实际三个维度只剩下一个半,头带当然是可调的,但耳机前后旋转不可调,还好,对于我的耳廓,感觉问题不是很大,但耳机上下旋转的范围有问题,耳机单元下缘无法朝着下巴收窄,木壳被钢丝挡住了,导致我耳朵的上部压力比耳垂部分大,这种起翘的感觉很不适应,试图想折一下钢丝,也无法下手,那个六角螺丝不是2mm公制的?这是我其他两个头戴耳机完全没有的问题,所以也是草根耳机最轻,但我戴着无法集中心思容易胡思乱想的原因,草根耳机的舒适性,应该可以有改进的余地。
3)耳机不是压耳的,也不是包耳的,是半压耳半包耳的?这个不算问题。
然后就是音质了
- 音质很难用语言评价,但我个人体会,相对于房间摆满沙发的音箱做对比,100分做满分,那么 QC35 应该是90分, HD600应该是80分,而草根耳机应该是75分。这几分的差异,在于QC35几乎没有音染(感觉音乐里没什么东西是凭空多出来的,BOSE的音箱也是如此?), HD600有可闻的音染,你知道在听一副HD600的耳机,而草根的音色和音域是非常接近HD600的,也许就是按照深海的系列来调教的? 但好像音域中又比深海多了些什么东西,且清晰度也比HD600要差些。如果要想获得类似HD600的音质,草根是个选择,但谈到其他评论文章中草根能打败其他高价耳机,或者各有胜负,我是不同意的。
对草根耳机和耳机选择的总结:
- 草根耳机算是个值得购买的耳机(音色频响接近深海),如果的头戴支撑系统能改善,就更好了。
- 作为一个客观派,是否可以有机会看到草根的曲线能出现在innerfidelity 的数据库中呢?
- 但就我个人选择,将来我不会选择有线耳机,bose QC35是我的第一选择,主动频响均衡和无线是趋势,今后我也会为bose的品牌,bose的技术,bose的质量继续买单。

原回复:
乱谈我对耳机,音箱的感受 (借收到德生草根耳机之际)
沙发~不同意木头的听感评价,我和恶霸一起对比过,草根跟深海HD650一点也不同,高频多很多,低频没HD650那么多,跟拜亚动力倒是非常类似~
回头再比比
板凳,出售花生、瓜子、可乐、啤酒、加多宝,前面的让一让啦。
香烟瓜子八宝粥,楷书泡沫火腿肠,前面腿腿不会让一让?
软文结果:对草根耳机和耳机选择的总结:草根耳机算是个值得购买的耳机!
草根耳机不重要,Bose广告做得好! 选择Bose都是有常识、有逻辑的聪明人。
qc35主要使用场合是飞机,最大问题是不便携,我的sony大法抗噪耳机效果也挺好,但可惜没有耳道内mic,所以飞机上吃饭时候耳机内声音很大,开启降噪也有电路底噪,而bose没这个问题,居然连放大器底噪都给整抵消了
耳机要戴着舒服,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头梁、X轴、Y轴可调节,关键是还要有全包耳式耳罩
这货据说也是草根?
有可能,都是50mm单元,但这个飞利浦的人体工程设计实在到位,把整个耳廓全包起来并且可以把腔体调到适合的角度,戴着看一部电影下来都没有不适感。
有人看到是bose,有人看到是房子,有没有人看到云南民歌呢?很多首的
烂木头是bose的粉丝!就烂木头是客观派,对草根耳机的评价,草根耳机确实不错。我已经拥有草根了。
我戴着照了一下镜子,钢丝与木壳之间最多还有1mm.还不会接触。
烂木头,自己给自己授精!
说的好像真的,德生就是劣质代名词
拜托,起码用顶级耳放推一下,再说哪个好
?W?了!
对声音实在没啥兴趣,所以没看完帖子,估计是老中医做派
非常认同木头先生关于自然音乐无音染音乐以及音箱与耳机的论述,但不认同BOSE小喇叭音箱的不自然,做作,不耐听的声音
还是等来了!
耳机——是无奈之举。一、没环境;二、图方便;三、缺钱。因为绝大部分的音频都是预设音箱播放,耳机不适合。如果是人头录音的,耳机效果基本都能凌驾音箱。
人头录音,如果频响不做修正,是不是被多增强了一次,是人头录音的3khz耳廓共振点已经增强了一次了?
耳廓、外耳道物理EQ是必须的,数码转换、EQ不理想。
这话在理,耳机再好也不如音箱听起来舒服
索嘎~,具此说来还是bose好?
收藏先!
还是着重谈耳机,音箱没啥推荐的!
音箱有气场,地动山摇的,耳机顶多是声音环绕明显些!
听音好音源好功放好音箱没有好环境也等于零,好耳机不受环境限制,当然要有好音源及耳放!
木头推荐应该没错.抽空去过过目。
学习了
长姿势
听耳机麻烦。
一点都不麻烦,电脑直推就很好啦、、、
还好是硬科幻文章,不是玄幻小说,我喜欢
一分钱一分货,不相信有价格低廉的好货
那生活岂不是少了很多乐趣
查了一下,好像bose国内的网上专卖店(天猫、京东、亚马逊、苏宁....)QC35均没货。
主动降噪的耳机还没用过,木头一蛊惑,就想搞一个玩玩。
好耳机没听过,常见的用过。低音太浓。
将增加BOSE QC35的销量
手机放客厅充电,后台播放qq 音乐的无损音乐周子琰的秋天,我戴着 fitbit blaze 运动表书房上网(手表遥控音量和选曲),头戴qc35 无线耳机
蓝牙也发烧了。
插拨一句,洗碗机坏了,刷锅去
科学测评,数据说话。
还是蓝牙无线耳机最方便
我的草根耳机越听声音越.好,估计是煲机煲开了。
没有底噪的环境会耳鸣的,所以完全没底噪不好
用手机听歌还是魅族做的好 别的手机不行
听班长用百灵达好多年,
署名广州XX的无线电杂志软文是谁写的?恶霸员工?
我只玩自己制作的迷宫音箱,嘿嘿嘿
读着很好,改天也整点耳机感受感受!
只有国产音响才会有频谱线还整出三维五维的
耳机和音响,学习了!
乱谈我对耳机,音箱的感受
木头写的很中肯,很细致入微的讲解了音箱与耳机的区别,好文学习了。还知道了眼睛看到的东西是倒影。 --- Signature ---
网络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