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看科幻片,处于我鄙视链最低端的就是《异形》了。 感觉科学性最弱的,是幼儿园小朋友都能理解怪兽片,和奥特曼差不多,也叫科幻片?
当时最喜欢的科幻是星辰大海, 什么银河系太空呀,四维空间呀,时间穿越祖孙辈论呀……, 认为这才是十足的“硬科幻”,有很多高深纯粹的物理和哲学的本质问题。
时至今日,我感觉完全反过来了。当年高达上科幻主题,都成了烂大街俗套。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穿越时空;脑洞不够,平行宇宙;风格跳跃,虚拟世界;不清不楚,致敬克苏鲁……。这些片子越来越像玄幻片,都不能当真。
同时,生物基因技术发展,越发让异形这类生物灾难设定有科学基础。异形越来越像严肃科幻片。
在真实世界里, 物理,化学等传统学科已经发展了两三百面,一切低垂果实都已摘光。以后基本就摘不到东西了。
这代人从霍金身上就看到物理研究的衰败。他早年研究黑洞,理论明细,能够证实。 可他晚年说万亿年后宇宙边界收缩一起时光倒流,后来又说或许不会倒流。 研究的越来越遥远,模糊,似是而非,无法验证,无法应用。逐渐变成一个无用无能的游戏。
什么理论上穿越时空,也就是过过嘴瘾,人力毫无可能。试验一下就先要消耗掉一个星系能量,还缺乏关键原理和物质支撑, 基本就是纯妄想。
现在前沿物理就像关在瓶子里的苍蝇, 或许看到了光,却决不可能飞出去。
现在相关研究动用城市一样大的粒子对撞机,或几十上百亿的望远镜,再扩大一点也就接近到社会财力,材料资源总量的极限。
投入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打水漂,所有对撞机和大型望远镜,已经对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帮助。研究成果要么在极端环境才有意义,要么极遥远。能影响的只是纸面数字。
因为改变不了社会,社会最终就会逐渐放弃这些学科。
过去基础研究,都伴随相关应用开发。 比如望远镜观察,给航天卫星追踪探路。 量子力学,为半导体电子产业探路。 产业界发展后,回馈一些资金给基础研究,相辅相成。
而如今的基础前沿,什么大型对撞机, 大型万元经, 都是一条腿走路,只有前沿探索。没有给社会实际好处,注定后继无力。
同样离开了前沿物理的支撑,航空电子等也在停滞。现在马斯克做的,很多60年代就能做到。 60年代做到的,马斯克未必做到。
电子技术发展红利基本结束,芯片已到摩尔定律极限。 其他显示器摄像头也到了瓶颈期,比如显示器生产商要靠几千亿砸钱的规模效应,才有一点效益提升 。 硬件都是在挤最后一点牙膏, 再也不会像过去飞速发展了。 软件或许还有10年的红利期,现在是想做什么功能就做什么功能,随便创业发展。 10年后,都有同样功能,你要做的更好,比代码有更高有效率(内卷)。 20年后可能是系统吃一切,需要什么功能简单提要求就实现,开发费人工也就三两百。再也不会有开发一个经常崩溃的简单记账的APP,就要开发费几十万的美事了。
什么互联网+,5G,元宇宙……这些本质上不是科技发展,而是应用的定义,还多数被商家炒作夸大其词,不会带来什么本质提升。
人工智能耗能比大脑高亿万倍,训练认识猫都要一万多个芯片,就算永远慢吞吞的软件行业还能再挤20年牙膏,效能也不会有太大提升。
总之,电子数码产业的快速上升期结束了。
现在电子数码产业凭借庞大的体量,还占有话语权,比如现在的科技频道,一半内容等同于数码频道。 让一般老头小孩觉得数码技术还很厉害, 但这是表面繁华。 发展停滞的问题越来越暴露,最近几天iPhone增加数字电量显示, 都上头条,真没多少实料了。
现在中国也常提经济换档,房地产到了一个极限,很人一窝蜂搞科技,几乎全涌向电子,数码,网络,投了不少钱,造成科技股普遍高泡沫,缺乏实际回报。(这泡沫破了还不如房地产)
前天国家队搞芯片的主要负责人都被逮捕了。 外资方面,孙正义因投资互联网数码行业遭遇到人生最大挫败,投资亏损最严重的5家科技公司,三家都在中国,是滴滴、京东物流和叮咚买菜。
其实国家队也好,孙老也好,他们要“孕育”所谓的新增长点,都是日渐停滞的电子数码网络,受市场饱和,效益下滑影响。 这些大佬们,我也不知他们是不是被数码互联网企业霸权的科技频道,利益相关者洗脑了, 以为只有数码网络这些才时髦。
当然在这些老的技术动力不足的同时, 也有一些新的技术也正在浮出水面。 就如我刚开始说的生物基因技术,这方面基础研发手段趋于完备,开始出现很多实际应用和效益。大概要迎来一个长期快速增长期, 很快可以提出基因版的摩尔定律了。
释放基因生物巨大宝库,深刻上改变生态,材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身体。影响力不亚于电子数码产业、会成为支柱科技产业, 论坛里很多人就能看到那一天。
该主题于 2023-02-16 23:22:02 被 背景辐射 执行【编辑】操作
该主题于 2023-02-23 15:08:06 被 Allen 执行【移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