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资料收藏收藏品 音乐传记片

1795 22-06-29 14:13


朝鲜全新原版DVD音乐传记片《音乐家郑律成》,朝鲜《经典电影系列DVD》中的一部电影,由朝鲜国家木兰音像社用于对俄语区、英语区和汉语区的对外宣传,带有俄、英、中文字幕。朝鲜二八艺术电影制片厂1992年出品DVD制作于2011年(主体100年),现已绝版。

实物拍摄,140元/部(顺丰到付)
微信:13311287132       QQ:2499787320

背景资料:

  1. 191481日,郑律成出生在朝鲜半岛的全罗南道光州。1933年,郑律成来到中国,进入朝鲜在华抗日团体开办的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学习,并参加朝鲜革命组织义烈团朝鲜民族解放同盟等抗日组织。1937七七事变后,郑律成结识了冼星海同年10月,郑律成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

1938年,郑律成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音乐指导、鲁迅艺术学院声乐教员。著名的《延安颂》在他胸中酝酿成熟很多人知道郑律成的名字,都是从《延安颂》开始的。在音乐家冼星海写成的《黄河大合唱》的影响下,他同公木合作,写了《八路军大合唱》,把自己对人民军队的热爱谱进了乐曲。大合唱中的《八路军进行曲》后来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49年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19391月,郑律成加入中共。

1945年朝鲜光复郑律成回到朝鲜电影《音乐家郑律成》开头就是郑律成坐在回国的火车上望着窗外离别12年的祖国故土热泪盈框的情景,历任朝鲜劳动党黄海道委宣传部部长、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团长、朝鲜国立音乐大学作曲部部长等职,谱写了《“8.15”颂歌》、《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朝鲜解放进行曲》、大合唱《图们江》、《东海渔夫》等十余部作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郑律成回到中国,加入中国国籍。1956年,郑律成调到中央乐团(现中国交响乐团)创作室作曲。1976127日在北京突发脑溢血逝世,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郑律成是全世界唯一一位为两个国家的军歌谱曲的音乐家。作为《朝鲜人民军军歌》的曲作者,郑律成在朝鲜享有崇高声誉。

2.影片创作概况:
一九八九年八月初,朝鲜驻华大使朱昌骏到郑律成遗孀家会见郑律成遗孀——丁雪松,提到金日成在一次讲话中说郑律成是《朝鲜人民军进行曲》的曲作者,作为作曲家,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同时又是朝鲜人民军协奏团的创始人,以郑律成同志的形象为典型,拍一部电影,将对朝鲜人民是很好的教育。金日成指示他来见丁雪松,请丁雪松好好谈谈有关郑律成的情况。金正日就此亲自作了部署,特派人民军最优秀的作家、人民奖获得者吴惠英来中国搜集材料创作剧本。当她在大使陪同下拜访丁雪松的时候,丁雪松请她观看了郑律成逝世10周年时中央乐团和延边自治州举行纪念音乐会的实况录像,并和她长谈几次,介绍郑律成的生平。约3年后,大型彩色故事片《音乐家郑律成》由朝鲜二八艺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朝鲜驻华大使特地邀请丁雪松到使馆观看。这部片子在朝鲜各地上演后大受欢迎,久映不衰。1992年四五月间,朝鲜祖国战线邀请丁雪松和女儿到朝鲜访问并到妙香山休息。在平壤,丁雪松参加了朝鲜人民军建军60周年的阅兵式,到郑律成创建的人民军协奏团去做客,会见了《音乐家郑律成》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据剧作家吴惠英介绍,电影拍成后,金日成曾两次打电话给她,称赞剧本写得好,电影拍得好,并回忆了一些往事,说他不会忘记郑律成夫妇。影片获得多种奖项。

3.朝鲜二八艺术电影制片厂

1959年成立朝鲜人民军2·8电影制片厂1970年改名2·8艺术电影制片厂,1995年改名朝鲜4·25艺术电影制片厂

厂内设厂长、副厂长等职下设创作剧团、演员剧团、乐团等建有摄影、录音、剪辑、置景、道具、烟火等车间拥有设备先进的摄影棚和许多优秀的演职员。该制片厂主要创作反映军事题材的影片。厂内有专门从事剧本创作的4·25电影文学创作团,影片摄制组有:月尾岛创作团、大德山创作团、月飞山创作团,均以战迹地命名。建厂以来摄制的较有影响的影片有:《1211高地的保卫者》、《南江村的妇女》、《木兰花》、《月尾岛》、《金姬和银姬的命运》、《山巅上盛开的鲜花》等。19844·25电影制片厂成立25周年之际,该厂荣获金日成勋章。

“2·8”“4·25”的来历:

朝鲜光复后, 194828日,在抗日革命军基础上,组建了朝鲜人民军。朝鲜一度以28日为建军节。1932425日金日成宣布抗日游击队成立。1978年以后,朝鲜建军节改为425日。

4.现在网上很有一些人喜欢拿金日成和朝鲜劳动党内延安派的分歧做文章,暗示金日成在50年代就开始清洗亲华派,这其实是不了解朝鲜的历史渊源。因为金日成本人和中国的关系,甚至比延安派还要密切,他是直接被中国共产党作为少数民族干部使用的,而延安派和中共的关系反而类似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金日成和延安派的分歧说到底是朝鲜党内的矛盾,并不是针对中国的。

朝鲜电影与中国:

1970-1980年代的中国,电影还很少,电影市场的朝鲜电影甚多,那时的电影《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金姬和银姬的命运》、《看不见的战线》等等,感动过所有看过电影的中国人,年纪稍长的人都曾经为电影中的情节哭过、笑过、激动过,甚至会记得里面的台词和插曲,朝鲜电影曾经深深影响过中国人。那时的朝鲜电影正处于辉煌时代,也是朝鲜政治、社会、经济全方位发展的鼎盛时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朝鲜电影开始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对中国观众有重大影响的电影主要出现在这一时期,如1970年拍摄的《鲜花盛开的村庄》,1971年的《摘苹果的时候》,1972年的《卖花姑娘》(由金日成编剧,金正日导演)1972年的《轧钢工人》,1974年的《金姬和银姬的命运》,1978—1981年拍摄的《无名英雄》等。

  朝鲜历任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电影。朝鲜建国初,就在平壤建立了培养电影人才的平壤电影大学。设立了电影奖励制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朝鲜电影充实了成千上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的青春年华和情感世界。

朝鲜电影当时之所以能唤起中国人的共鸣,源自两国人民共同的历史经历

 如果能够用一个词来形容朝鲜歌曲的特质,那就是干净,宛如天籁,清澈纯真,通透自如,让你想到早春的清风,想到蔚蓝色天空中飘浮的朵朵白云。

朝鲜电影已经成为那一代中国人的情感记忆

2009年朝鲜电影乐团在北京世纪剧场演出,几千人的剧场座无虚席,很多人慕名从远道而来。

  朝鲜电影乐团演唱和演奏了29首歌曲,《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南江村的妇女》、《一个护士的故事》、《卖花姑娘》等,每首歌每唱一句都引发热烈的掌声,对每首歌都报以几十次掌声。尤其是《卖花姑娘》的开场曲和结尾曲。

  全场下来,演出博得了观众几百次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很多观众眼含热泪。大概只有苏联和朝鲜的电影才能在那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唤起如此深沉的情感记忆。

举报
举报主题
相关跟贴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