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TECSUN1996
前段时间趁上夜班抽空把用过的机子突击写了机评,可能是时间太集中了,甚至有了广告之嫌。我的专家朋友看过之后说写的不错,不过还可以更好!在此期间还给我提供了大量资料,在此再次道谢。我的专家朋友说应该写个总结了。
是的!
回首过去不由的想起李后主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真是“前尘灰飞烟没,叹回首月明中”。
80年代初,父亲带着我从县五交化商店20元买回一台不记得牌子的台式纯中波收音机,只记得偌大的机壳里只有一块电路板,边上有一个很大的空气电连,最上面是一个大口径椭圆的扬声器,凌空架起的是一根很长的磁棒。音质根本没什么映像了,应该是很美的,不然我为什么至今不能忘记呢?
那时候的电台呼号都是某某人民广播电台之类,比如那时候我经常收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AM639KHz,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交通,音乐台。还有我们本地的也是信号最好的雁北人民广播电台AM603KHz,后来中央台又有了第二套节目,就是现在经济之声的前身。90年代地市合并后,雁北人民广播电台呼号改为了大同人民广播电台二台。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节目是央广的小喇叭节目,好像是AM10:20,PM04:20播出。就这样,广播陪伴我直到如今。还有就是那时候电磁环境很好,邻省的河北,内蒙,甚至北京,天津的电台白天都能清楚的收听。稍微懂事后最喜欢的就是单田芳老师的评书了,每天放学12:30准时守在收音机旁边,《白眉大侠》
,《百年风云》,《三侠五义》,《铁伞怪侠》……《童林传》…全部,都是在上学期间听的。那时候认为收音机只有中波,初中时得到一台台式三波段也是不知道什么牌子的用交流电的收音机,并且听到了平生知道的第一个国外中文台《澳洲广播电台》,有:马健媛,陈昊,等主持人给我留下深刻映像,除了新闻就是听众点歌,经常播放的是邓丽君…等经典老歌,那时候交流电也没有太多干扰,最多就是有点交流声,耳朵靠近喇叭能听到一丝嗡嗡声,一点也不影响收听。在那段时间又收听了BBC,VOA,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加广中文台,DW德国之声,KBS,后来还有自由亚洲电台,等…国际知名中文电台。当时最喜欢的就是BBC的中文节目,那时候收听环境相对较好,虽然也有干扰,可是比现在轻的多,基本不怎么影响收听效果,我还和除了自由亚洲台之外的所有电台有了通信往来,都是寄到该台在北京的邮政信箱,比如VOA的9171信箱之类,都是国内邮资,只是信件要通过该国外交邮包从大使馆转到该电台,回信要2-3个月才能收到。每次收到回信时都是无比的激动。除了每年两次转换频率时的节目表还有就是每个电台都有收听证明卡,其中以KBS的收听证明卡最为精美。直到现在家里还有两箱国外寄来的信件。
后来,不读书了,失业了,就业了,再失业,再就业…颠沛流离,可是,不管身在何处,不管顺境逆境,身边都少不了至少一台收音机为伴。
曾几何时,能有一台好的收音机是我的梦想,可也正是那个时候用几乎最差的收音机收听了一生中几乎最美的声音。现在,收音机多了,手调,数调,二次变频,DSP,可是想听的东西呢?神医,神药,股票……还有路况播报,还有什么?记得小时候《今晚八点半》,《科技,知识,生活》…等节目现在还有吗?
从R909--PL880,在这期间还有凯隆,德劲……等穿插其间,909的经典,138的绿色环保,550的人性化和高性能,1103的另类,BCL3000的专业,360的小巧,505的精致,398的高科技,660的功能,CR1000的典雅,880的音质,等等…
说回收音机,以前的空气可变电容不见了,飞乐喇叭不见了,晶体管不见了,超长的磁棒不见了,超高的灵敏度也好像只有在说明书上看到了。
为了体积小巧,舍弃空连我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像1959/1994这样的个头也不用空气电连是不能容忍的,甚至BCL2000我认为也应该装一个空气可变电容。
提笔之时,原本是想把使用过的收音机做个总结,最后发现成了我前半生的总结…
----仅以此文献给出生于70年代和我一样喜欢广播和收音机的同龄人!
于二零一四年初冬内蒙古鄂尔多斯
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
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
原回复:
--- Signature ---
网络搬运工